请【登录】 如未注册 请【注册
微博
我的资料我的订单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 万众会计创新论坛
许氏大发现(1)
发布日期:2019/6/26  来源:许强 作者:许强 工作单位: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量:1553

一个干瘪的会计主体假定误导了全世界几百年,必须改变!
         至今,全世界没有一个会计学家、会计教授能够讲清楚会计主体假定的真实含义。人们通常认为会计主体假定是指会计主体拟人化而独立于会计主体的所有者之外而单独存在的客体,它决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企业会计只记企业的帐,不能记企业的所有者个人家里的帐。这一干瘪的说法似乎已经很准确且深刻地表达了会计主体假定的真实含义。其实不然!
        1、会计主体假定分不清会计的主体究竟指的是哲学上的客体还是哲学上的主体?还是法学上的利益主体?莫衷一是,含糊不清。
          2、会计主体假定,它只强调独立于会计主体的所有者之外的独立客体,没有指出独立于会计主体的所有者之外的客体与其所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其构成。
          事实上,会计主体假定中的主体,既是哲学上的客体(即:企业法人组织及其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这其中的经营活动过程和结果与企业持续经营假定所指相重叠,难以区分清楚),又指哲学上的主体(即:企业法人组织机构),还指法学上的利益主体(法人组织及其相关各利益主体)。    
         会计主体背后的实质就是两权分离的假定。即会计主体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假定。也就是委托经营管理或受托经营管理模式的假定。
         我们知道,在商品交换和货币借贷关系产生之前,财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是一体的不可分离的。因此,这时候,会计的记帐必然是简单的流水式的数量登记,不需要分清财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随着商品交换、货币借贷关系产生和发展以后,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逐渐分离。尤其是到了十三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手工业主开始走向社会分工及合作。手工业主的生产作坊开始吸收其他业主参与共同经营。这时候,个体生产经营者走向合作组织,财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已经开始分离,生产作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也开始分离。生产作坊逐渐形成拟人化的企业组织,直至形成了法人化的企业组织。这时候的企业会计主体就是这拟人化的企业组织以及后来的法人化的企业组织。它独立于拟人化企业组织及法人化企业组织的所有者之外而单独存在。这时候的企业会计只记企业的帐,而不记企业所有者个人家里的帐。但是,这只是企业会计主体假定的表面现象,其真实的含义是其背后隐藏的深刻的社会经济关系。由于这拟人化及法人化的企业组织已经开始了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对分离,即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完全由企业的所有者亲历亲为,而是委托经理人经营管理。正是这种深刻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出现,才导致了与之相适应的企业会计核算的理论和方法的形成。这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1,资产=权益的会计恒等式;
       2,左边是资产,右边是资产所有者的最基本的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形式; 
       3,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两套并行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即受托经营者的业绩为利润,与注册资本直接相关的股本溢价、接受捐赠等方面的业绩被视为应直接归属企业所有者所有的资本公积,与企业经理层的经营业绩无关。并且,随着企业注册资本的增资扩股、出资方式及内容、债转股、优先股等等资本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其重要性越来越强大,资本经营的业绩越来越凸显,资本公积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尽管这样,西方会计理论始终让利润与资本公积并行存在,各自反映各自相关者的业绩,从来没有将二者相加,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会计主体假定只是现象,并没有指出其背后的本质。其背后的真实本质是两权分离假定,或者说是委托经营管理假定、受托经营管理假定。这一假定,不仅决定了企业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还决定着企业资产与其所有者之间的隶属关系及其构成,资产=权益的会计恒等式,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并且决定着要分别用利润和资本公积并行核算企业两大不同经营业绩等重大的会计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是,两权分离会计假定尽管强调的是两权分离,但是它并不否认两权统一体的存在。因此将利润与资本公积相加将成为必然,以全面地反映企业的综合的经济效益。
         因此,我强烈地建议取消横行几百年来的枯燥乏味的会计主体假定的说法,以其本质换之,即:两权分离会计假定才是会计的第一假定!这种说法内容丰富、意义重大!

发表评论

 
QQ在线咨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0531-8892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