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如未注册 请【注册
微博
我的资料我的订单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 万众会计创新论坛
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一)
发布日期:2024/3/13  来源:许强 作者:许强,崔金勋 工作单位: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量:192

关于会计计量的几个理论问题(一)

 

          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许强  崔金勋

  内容提要:本文创新认为:

         一、会计计量就是会计公允价值计量;

         二、价值就是利益,利益就是价值。价值与生俱来,从来就有,永远存在,决不是商品经济中特有的概念;

         三、预期价值、劳动价值、交换价值、效用价值、权力价值构成了价值体系。价值体系及其运动过程,才是会计计量的对象,也是会计的对象;

         四、传统的会计货币计量假定的说法,是片面的。会计计量假定就是会计公允价值计量假定。且是社会稳定前提下的一揽子条件假定,决不只是币值稳定的单一假定;

          五、“会计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说法是错误的。这只适合于和平年代的会计计量;战乱年代的会计计量,主要是以其他各种实物量单位计量。且货币计量与实物计量,都是价值计量;

          六、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市场价值,与公允价值,是从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前者都应置于公允价值概念之下;

         七、会计预期价值的理论与计量方法的创新。

中心词:会计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假定、预期价值计量   

正文:

         一、关于会计计量的定义问题

         什么是会计计量?说法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计量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

         (二)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丶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三)会计计量是指对被计量对象选择一定的计量基础和计量属性,确定其记录金额的方法。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显然,会计计量的三个要件是:

        1,确定计量的对象,即属性,即本质;

        2,确定计量基础,即计量单位,

        3,确定计量的金额等数量。

        可见,这三个计量要件缺一不可。其中:会计计量的对象属性问题,是第一位的,会计计量基础单位的选择和数量金额的确定问题,则是第二位的。

          二、会计计量的对象属性问题

         由上述可见,什么“经济业务”,什么“会计要素”,什么“计量对象”?三种说法尽管都表达了计量对象的意思了,但是指代不明,聚焦、归纳、总结的程度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必须明确会计计量的终极对象属性是什么?不能将会计计量的具体对象属性,与终极对象属性混洧。什么“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这不仅违反了从属性的概念相并列的逻辑错误,而且这些计量属性都是低层级的计量属性概念,不能终极计量属性与具体计量属性分不清。

        《企业会计准则2006—基本准则》第一章第八条规定:“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第一章第5⻚:“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

         这说明会计准则,对会计计量的对象属性问题,没有明确清楚;并且,认为会计的计量就是货币计量,否认实物计量也是会计的价值计量的重要内容或者重要方式。这是片面的观念。

          会计计量的终极对象属性问题,就是会计的对象属性问题,即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的问题。这是会计理论中最大的终极性问题。至于会计计量的具体对象及具体对象的属性问题,例如各具体会计要素的计量,则成千上万,不计其数。

          关于会计对象的终极属性问题,文章太多了,各种流派不一,本文不予啰嗦,本文直述与众不同的创新观点:

          会计的终极对象属性,就是利益体系,利益运动;就是价值体系,价值运动。利益=价值。但是此价值运动的观点,非彼价值运动的观点。为了区别,本文的观点是:

        会计对象,就是公允价值体系及其运动过程;

        企业会计的对象,就是企业公允价值体系及其运动过程。

         至于其他种种说法,都只能置于“公允价值体系及其运动过程”,这一观念之下,不能乱了辈份。

          所谓的企业会计计量,就是对企业公允价值体系及其运动过程的计量,就是对企业公允价值体系及其运动过程中的数量和金额,进行的确认和报告。

         三、价值体系

         (一)价值

         价值,即利益。是相对性非常广泛的概念,具有很多种不同的含义,是一个与人类社会共存亡,从来就存在,并且永恒存在的概念。价值的本质,是指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各种利害对比关系,包括利益及负利益的对比关系,即,好与坏及多好多坏?更好更坏?有用无用及用处多大?更有用或更无用?

         事实上, 有的价值与金钱直接相关,需要用金钱来衡量,例如:经济价值、商品价值、企业价值等商品经济中的价值;有的价值与金钱、货币等一般等价物不直接相关,例如:社会价值、哲学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价值功能、作用、意义、功效、效用等。这种与金钱、货币等一般等价物不直接相关的价值,不仅在原始社会以及自然经济中存在,而且在所谓的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中继续存在。例如:价值一斗米、价值一匹布、价值一匹马、价值一头牛等具体价值,以及社会功效、社会意义、哲学功效、哲学意义、人生价值等无法计量的高度抽象的价值。

         价值与人类社会共存亡。只要有人的存在,就有价值的存在。简化来说:价值的本质就是利益,利益的本质就是价值。价值与利益互为代名词。但是,通常来说:利益是价值的本质,价值是利益的偏向数量表达,或者说是利益的具体存在形式。价值是利益的分层。价值分为:高度具体价值、一般具体价值;一般抽象价值、高度抽象价值。利益也是如此:高度具体利益、一般具体利益;一般抽象利益、高度抽象利益。其中:高度抽象价值就是高度抽象利益,就是哲学中的价值或利益,就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中的价值或者利益;高度具体价值就是高度具体利益,就是一斗米,十元钱,一匹马,十吨钢材等。具体价值,就是人与大千世界的具体对比关系,人与世界万象的具体对比关系。没有对比,就没有好坏;没有对比,就没有利益;没有对比,就没有价值;没有对比,就没有衡量,就没有价值量,就没有会计计量,一切会计计量,都是会计对价值的计量;不论采用货币计量,还是采用其他各种实物量的计量。

          (二)价值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意识决定思想,思想决定是非,是非(好坏)决定预期,预期决定价值,价值决定行动,知行合一、思行合一、期行合一。其中:

          意识、思想、预期、知识都是主观;行动、行为是客观;但是,是非、好坏、利益、价值,则既是主观认识的事情,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很显然,不仅客观决定主观,而且主观也决定客观。对价值来说,不仅客观决定价值,而且主观也决定价值,客观与主观,二者互相决定价值,共同决定价值。价值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体,不可分割开来。

          (三)经济学中的价值

          经济学中讲的价值,是具体价值,是与金钱直接相关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企业价值、商品价值、生产总值、对价、价格、销售收入等意义上的价值。

        价值,就概念的组词顺序来看,先有“价”后有“值”,先有“价格”,后有“值得”,即货真价实的价值、值得付出的价值、值得购买的价值、值得拥有的价值等,即,利益相当、可替代的利益。价值与价格是一体的,不可绝然分割。对任何人来说,有值得,必有价格;但是,对不同的人来说,有价格,不一定都认为值得。所以,价值分为两种:一是,针对不同人不同情况的具体价值,即具体价格;二是,针对大多数人普遍情况的一般价值、平均价值,即平均价格、抽象价值。

         价格,即各方出价,即具体价值,又称为对价、代价等。具体价值,即具体价格,是多种多样的,不一而足。

         价值,即价格值得,是值得接受、值得付出的或者希望他人值得接受和付出的价格。价值,是容客观与主观于一体的含义复杂的概念。有劳动价值、效用价值,真实价值、不真实价值,实在价值、不实在价值,出厂价值、交易价值,交换价值、理论价值、实际价值、公允价值、非公允价值、市场价值、一般变现价值、具体变现价值、现时价值、历史价值、未来价值、预期价值、单方价值、双方价值、多方价值、平均价值、抽象价值等等。但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是具体价值和抽象价值。   

         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人类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进一步推论: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分为具体使用价值和抽象使用价值;商品的价值也分为具体价值和抽象价值。

          商品的具体使用价值是指商品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和从事工业、农业、商业、交通业、仓储业等创造财富及经济利益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抽象使用价值是指舍象掉商品的各种具体不同用途的使用价值,即商品共同具有的普遍存在的使用价值,也就是指商品具有的有秩序的有用性,即受法律保障的商品使用权的使用价值。

         商品的具体价值,是指商品供求双方各自根据商品的劳动消耗、成本水平、质量好坏、耐用性、替代性、生产技术先进性、物价水平、供求状况、消费者喜好及渴望程度、社会稳定程度等多种因素对该商品给出的价格,即个别价格。商品的具体价值,即商品的个别价格,是该商品具体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抽象价值是指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抽象劳动,以及其他各种影向因素共同决定的商品动态的平均的公允价值。商品的抽象价值是商品的抽象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

          按照商品价值所处的社会环节的不同划分,经济学中的价值,由以下五种价值组成:

          1,预期价值,是指人们在预期环节中,形成的有关利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观念。价值是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具有利害对比关系的万事万物。因此,价值,首先是,人们的主观意识、主观愿望中存在的有关利害关系的想象,是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设计论证、可研报告、广告宣传、舆论渲染、生活经验、感官喜好等方式确定的利害关系的预期价值;其次才是,预期决定行动,预期决定劳动生产,预期决定商品交换,预期决定商品消费及其产生的效用结果和偏离预期的程度。预期本身就是劳动,是科学的劳动,是人类脑力与体力的消耗过程。

          2,劳动价值,即,生产价值,是指自然资源与人类劳动相结合的产生环节中,体现的价值。即,财产物资、动力、技术、品牌、信息等资源,在劳动生产中,凝结的人类一般的抽象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观中的价值。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并且,一切价值都要以劳动价值为参照物形成价值比价关系。劳动价值是一切价值的物质基础。劳动价值分为直接劳动价值和间接劳动价值。直接劳动价值是指当代劳动者直接通过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而产生的价值,即马克思理论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凝结。其实,劳动价值,即生产价值,除了垄断商品外,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的购买者拟自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抽象劳动代价所决定的,而不是由该商品实际生产者的抽象劳动所决定的。简接劳动价值是指由于地域、历史、战争等原因,由前辈、祖先的劳动付出而获得的自然资源、海洋和土地、山川景观、原财物料、劳动产品、知识产权等,因为劳动物化、继承、世袭、接管而产生的权力价值。

         3,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起初是两种不同商品之间的使用价值交换的比例关系,即物物交换的比例关系;后期是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交换的比例关系。交换价值是物品在交换环节中,体现的价值。由于价值更多的时候是指“值价”,值得交换的价值,即交换价值、交换对比价值,即,交换对价、交换价格。

         值得交换的价值,因人而异,表现为不同的具体价格。其中平均价格,即价值,是大多数人共同认定的值得交换的价格或价值。因此,价值的量就是交换价值,是平均的交换价值而已,是平均价格而已,即公允价值。

         事实上,马克思所说的价值,是生产价值。生产价值必需通过交换来实现。生产价值只是商品生产者的单方面估值,是单相思,不是真正的价值。真正的价值是值价、是对价、是交换价值、是对比价值,是经过交换对比,双方共同确认兑现的价值,是消费者假定自己生产该商品所需要凝结的抽象劳动耗费所决定的价值,决不是现实商品生产者单相思的生产价值所能单独决定的价值!

         可见,在生产价值形成之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着这一商品的预期价值、可行性论证评价中的价值、可能性的值价、可能性的对价、他人预期的价值等具有可能性的交换价值,不是有了生产价值,然后才有了交换价值;而是在生产价值形成之前,就有了这种预期的交换价值了。至于生产价值形成之后的交换价值,是现实的交换价值、是现实的对价。思想决定行动,预期决定现实。预期价值决定价值行动,决定价值生产,决定价值交换,决定价值消费的效用;价值预期决定生产价值,决定交换价值,决定效用价值。没有预期价值,就没有劳动价值、就没有生产价值、就没有交换价值、就没有效用价值、就没有权力价值。预期价值具有一切价值的先决作用。

         其实,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也同样影响着人们关于预期价值、生产价值、劳动价值、交换价值、权力价值的价值认定问题。 事实上,任何社会事务的循环,都是交替、交叉进行的,不可能千篇一律机械地按照单一的程序运行。

        4,效用价值,是指各种物品满足人们的生产及生活的实际消费需求,包括情感喜好消费等而产生的价值,即各种物品的使用价值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的功效价值,也就是物品在消费环节中获得的对价。这是物品的终极价值。

          5,权力价值。这不仅是经济学中的价值,也是法学、社会学及会计学中的价值。事实上,人类社会中,一切商品价值的背后,都是由人类社会劳动及劳动社会组织衍生出来的权力属性所控制着,一切商品,包括直接的劳动产品和间接的劳动产品,其预期、生产、交换和消费,都是商品的所有权、控制权、使用权的流通和转让。一切商品的所有权、控制权、使用权都是有归属的,且都是基于人类社会劳动关系所形成的政治关系的结果:要么是和平政治关系的结果,要么是战争政治关系的结果,都是劳动及劳动组织管理的结果。战争劳动是更大的社会劳动。因此,一切价值的背后,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及劳动组织管理,更离不开人类劳动及劳动组织所形成的政治权力关系和法律权力关系的决定。因此,一切商品的生产和交换,都是权力的流通和转让;一切物品最终的效用价值都是劳动价值的表现。例如:山川、地理、自然景观、沙石树木等原材物料、阳光、空气、海洋都有价值,且都是劳动价值的表现。之所以城市土地价值最高,城郊的土地比偏远山村的土地价值较高,是因为其中凝结的人类劳动不一样多。但是,一切商品之所以有价值,首先其必须有效用;其次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必须有抽象劳动的直接凝结或者间接凝结;第三,更为重要的是,其必须有权力的归属和权力的交换。没有权利的归属和权力的交换,任何商品都没有价值。权力价值是最大的价值。权力价值是法律秩序赋予的价值。权力价值可分为所有权价值、控制权价值、使用权价值等不同的权力价值。人们不能只看到效用价值的自然属性,必须看到效用价值背后的社会属性,尤其是效用价值的权力价值属性。虽然不论商品是否是直接的劳动产品,只要其有用就有价值,但是,一切有用或者无用,都是由权力决定的。权力许可有用才能够有用,权力不许可不能用;不能用,则是无效用的价值,即无价值。当然,天生无用的东西,一般说来,是没有价值的东西,除非权力任性。权力价值,无处不在,任何环节都在。

          总之,价值,是一个由预期价值、劳动价值、交换价值、效用价值、权力价值相结合构成的逻辑分明的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的周而复始的相互衔接的运动过程。价值,或者是由单方面权力或者少数权力所决定的商品的垄断价值;或者是由多方权力竞争所决定的自由市场价值、或者是预期中的价值、或者是劳动产生的价值、或者是交换价值、或者是效用价值、或者是自然界原始存在的原材料、山川、地理、自然景观等形成的历史继承的权力价值,以及现实社会法则体系中形成的各种权力价值。其本质都是人类抽象劳动的直接凝结或者间接凝结后产生的权力价值,都是因其对人类社会产生最终效用的对比而形成的预期对价和现实对价。其中:权力价值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而预期价值、劳动生产价值、交换价值和效用价值,则分别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不同的环节当中,各得其所。那种拿不同环节存在的价值,去攻击劳动生产环节中存在的劳动价值的世纪性争论,显然是错误的。


发表评论

 
QQ在线咨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0531-8892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