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最完美的归纳和总结
———会计学三大原理
会计学的核心内容,包括三大原理:会计预期性原理、会计对象性原理和会计方法性原理。
(一)会计预期性原理
会计预期性原理,是对会计的全部内容,包括会计的对象性原理及会计的方法性原理,事先进行的顶层设计与展望,以及会计预期价值及目标的构建。人类的一切工作必须有预期,没有预期的工作,必然是无头无尾无序的盲目工作。会计预期性原理包括会计假定及准则体系的构建、会计预期价值及目标的构建等会计顶层设计与安排。一切会计信息都是会计按照会计预期设计的原则和标准,对企业利益进行的配置和确认,并且可以促进企业价值增值。也就是说,一切会计信息都是会计预先设计出来的,都是会计预期的结果,尽管最终有些会计信息可能不符合会计预期。因此,我们既要强调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又不能忽视会计信息本身天然的主观性,决不能顾此失彼,走向片面和极端。
目前理论界,对会计学的预期性原理没有归纳总结到位,尤其是对会计的预期价值,研究的不到位,是会计原理教科书的空白。这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学的内容要求不相称。
(二)会计对象性原理
会计对象性原理,即企业利益的内在构成及其逻辑关系。这是从资产=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右边,来阐述会计对象的本质及其逻辑体系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企业财富的创造与所有,与主人翁承担的风险相关联。尽管企业利益的相关者,都是企业资产权益的创造者和所有者,但是因其承担的风险大小不同,其利益的派偿有先后的法定顺序和惯例,于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学的核心原理,即企业利益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原理。其内容包括: 1.企业利益的构成体系,即企业资产权益的构成体系,是由低风险的优先权益和高风险的普通权益两部分组成的;并且会计学利用会计科目对企业的整体利益体系进行网格化的构建,或者说,企业的利益体系是通过会计科目网格化组建起来的。也就是说,会计学必须利用会计科目井然有序地构建企业的整体利益体系。这是会计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会计的基础工作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对会计科目重要性的认识是片面的。人们普遍地认为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字而已,忽视了会计科目是会计学分割组建企业利益体系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工具的作用。没有会计科目无法构建和描述会计对象,即无法描述企业的利益体系。先有会计科目和企业利益体系的网格化,后有账户;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由账页组成的最小单位,是会计科目的从属地位;会计科目是会计对象,即企业利益体系的纲和目,是账户的户头和户名,处于决定账户的主导地位。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学的四个基本恒等式:
(1)资产=权益
(2)资产=优先权益+普通权益
(3)资产-优先权益=普通权益
(4)普通权收益=利润+非利润性收益
3,西方资本主义会计学的基本恒等式:
(1)资产=权益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4)收入-费用=利润
4.优先权益优先派偿,普通权益段后派偿。
5.坚持投入资本保全,优先权益(负债)足额偿付后,余下为盈利;盈利有利润与非利润之分;利润可分,非利润性收益不可分的准则,配置并确认企业的资产权益。
以上五项,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学的对象性原理,即企业利益的构成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原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学的核心原理之一。可是中国现行的会计理论,没有关于企业对象性原理(企业利益体系)的任何整体性的论述,这一十分重要的企业会计学的核心原理,没有得到总结和归纳,这是现行中国企业会计学最严重的漏洞!现行的中国企业会计理论,偏离其理论的核心,没有抓住会计学的关键性矛盾,其内容碎片化,零乱不堪,不成体系!导致很多人弄不清收入、收益、利润、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资本公积等企业利益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会计方法性原理
会计方法性原理,是指会计学凭借企业持续经营假定和企业随时清算假定的对立统一逻辑,建立会计对企业利益体系的配置、确认和增值的方法体系。一方面,秉持资产=优先权益+普通权益的企业持续经营的逻辑;另一方面,秉持资产-优先权益=普通权益的企业清算的测评逻辑;依据会计主体假定,利用会计科目设置账户;通过专业工具——证帐表;分期并且连续地;用货币计量,既具体又综合地;权责发生、实现、完成、收付、收发等动态过程性的标志;全程网格化;配置及确认企业的利益体系,编制特定时日企业的资产权益报告(西方称之为资产负债表),以报告企业特定日期利益配置、确认和增值的结果,揭示企业未来持续经营的能力大小。将完善的会计假定理论和会计专业工具——证帐表,及会计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了企业会计的第三核心原理,即会计方法性原理。
会计学的预期性原理、对象性原理、会计方法性原理,三者共同构成了企业会计学基础理论的全部内容,缺一不可!这一归纳概括,是世界会计理论历史上的最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