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新解企业资产的本质
中文摘要:我国会计准则关于资产的定义是“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实这一流行许多年的经典定义是错误的。本文从两个反面: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商品的二重性原理,推论资产的二重性,即价值与使用价值;二是从法治社会产权关系原理,即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论证了企业资产的本质,即,资产是指企业拥有使用权的各种资源,包括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两部分,不必强调资产的所有权属性。并且,对会计准则关于资产的定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关键词:资产二重性、产权关系、使用权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一定义值得商榷。
一、从资产的二重性看资产的本质
企业的一切资产都是商品,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切商品都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二重属性,就企业资产而言也毫不例外。
资产的价值表现为资产的成本价值和市场价值(公允价值,下同)。这两种价值都是会计必须计量的。一般来说,企业资产形成和取得时按其成本价值计量,对外出售或者投资时按市场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企业资产形成和取得后的后续期间的再计量,都必须按公允价值计量。
资产的使用价值是什么呢?各类资产尽管形态各异,其使用价值都是用来创造价值的使用价值,这也正是各种资产共同的本质属性。一般人们只注重使用价值的具体的不同属性,认为使用价值只能用实物量度单位单独计量,不能加以综合计量,这是片面的。纵然资产的具体使用价值各异,但都可以综合成“使用价值”这个共同的本质上,完全能够综合起来,并且长期以来一直被“使用价值”这个重要概念综合着。既然已经综合了,那就必然能够综合计量。使用价值如何综合计量?当然用“价值”来综合计量。但长期以来人们竟然把价值与使用价值完全孤立起来了,忘记了价值就是使用价值的综合本质,二者是同一个事物的二个方面,是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资产内在的本质逻辑是:各种具体的使用价值,综合后统称为使用价值,再进一步综合成为价值。
可见,从资产的二重性来着,资产的本质就是用来创造价值的可以用价值来计量的使用价值。
二、从产权关系看资产的本质
产权关系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法律关系。一切财产均有权属,一切财产的权属都表现为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归属。其中财产使用权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财产所有权是制约财产使用权使用秩序的法律保障,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同样,资产也是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归属问题。会计学的本质就是正确核算和监督资产的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归属及其变动情况的一门科学。会计的基本方程式就是对资产本质规律的充分表达,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使用权价值=资产所有权价值
即,全部资产使用权的价值等于全部资产所有权的价值;资产所有权的价值分别归属于债权人和所有者所有。
资产的使用权,即资产的有用性和可用性,表现为资产使用权的利用度,即资产的使用权充分发挥作用而创造价值的多少。资产使用权利用的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资产使用权利用度就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造经济效益的好坏,也是劳动与资产的使用权相结合创造价值的过程。
任何时点,资产都包括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两部分,即下列恒等式是客观存在的:
期初资产存量价值+本期资产投入净增加额+本期资产使用权利用度净增加额=期末资产存量价值
资产的存量价值,即某一时点结存资产的成本价值(或公允价值)总额及其构成,是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内容,表现为资产的静态分布状况。
资产的增量,包括两个方面:
(一)本期资产投入净增加额,即一定时期内新负债及股东投资的净增加额。这一指标分别含于一定时期末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当中,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其净增加额反映资产的动态状况,其总额反映资产的静态分布状态。
(二)本期资产使用权利用度净增加额,即资产的使用价值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而产生的价值增加净额,具体由以下五项构成:
1.营业利润;
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四项利润性质的收益净额;
3.利润总额;
4.非利润的其他综合收益;
5.资本公积。
除了资本公积以外,上述四项是利润表反映的内容,表现为资产使用权增殖的动态状况。
上述五项增量皆是资产的增量,也是资产使用价值,即资产使用权创造的价值增量,当然也是资产使用权带来的所有者权益的增量。尽管其中的资本公积有可能是股东新增投资时形成的,但是没有其投入资产的使用权,这种资本公积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这种资本公积也是资产使用权存在而带来的必然结果。
资产的使用权是创造企业价值增量的动力源泉,没有资产的使用权,就没有资产的使用价值,就没有企业价值的创造性增量。因此,资产的使用价值和使用权是资产的本质特征。至于其所有权的归属,对于资产使用权的价值创造也就不重要了。
因此,资产的本质就很清楚了,即资产是指企业拥有使用权的各种资源。凡是企业拥有使用权的资源都是企业的资产。
另外一个重要的结论是,企业的收入、利润性收益、利润、非利润性收益、资本公积,都是资产的使用权带来的价值,体现了资产的增殖能力,是资产的动态表现,并且都是以资产为具体存在形态的,都是资产的一部分。决不能将收入、利润性收益、利润、非利润性收益、资本公积五个资产的增量,独立于资产之外,与资产的母体割裂开来。
三、现行资产定义的有关问题
现行中国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定义的有关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1.什么是“交易”?什么是“事项”?二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显然,交易是指交换,事项是指独立成项可单独计量的事情。一切交换都是某种事情或者事项。可见,交换是事项的一种,二者不能并列。
2.“资产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不完全成立。
(1)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东西,并不一定仍然是企业的资产,可能已经是费用或者损失了,不再是企业的资产。
(2)企业现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完全可能马上形成企业现在的资产。
(3)企业未来的交易或者事项,完全可能形成企业现在的资产,例如各种预计费用。预计费用,一方面形成了企业当前的负债,同时它又可以形成企业当前的生产成本,从而形成了在产品资产的成本,或者在建工程资产的成本等等。
(4)元宇宙理论中,量子纠缠,数字信息缠联形成的数字资产,究竟是过去、现在、或者将来形成的呢?极难界定。
(二)“资产是指……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会计学处于法治社会中,其专业概念都要遵循法学的要求。“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显然不符合法学的概念要求。法律赋予的财产权主要是所有权和使用权两个方面,其他权力,例如控制权都应该从属于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因此,会计学中有关财产权的概念必须遵循法学的概念,即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应该使用“控制”这一似是而非的概念。
资产的本质表明:凡是企业现在和未来拥有使用权的资源,都是企业的资产,而不论企业是否拥有其所有权。可见,“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含义模糊不清,必须强调和突出资源的使用权,只要能为我所用,都是企业的资产。
必须明确“使用权”的内涵包括两部分内容:间接使用权和终极使用权。
终极使用权,即预期能够给企业的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从而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
间接使用权,是指为了实现终极使用权,而必须拥有的可利用的各种用途的使用权,即为预期能够给企业的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从而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而必须利用的有各种具体用途的使用权。
(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1.预期。预期即主观愿望、想象中的事情。可见,资产的有用性及资产的使用权,具有主观性。这非常重要。它告诉我们:会计学首先是一门主观科学,其次才是将主观科学努力变成客观现实的科学。因此,会计学具有错纵复杂的弹性,想象的预期中有用就是有用!想象的预期中是资产,它就可以是资产(当然还要有附加条件),这是会计主观科学的有力证据。
2.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经济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括由收入及利润性收益构成的利润、以及非利润性的收益和其他各项所有者权益(主要是资本公积)共同组成的。这个过程就是体现资产有用性的过程,资产在使用中增殖和损耗(即利益和费用)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四)“资源”
资产定义的关键词是资源。资源是各种处于初始状态的可以利用的产生新的经济利益的有形的财产物资和无形的思想、信息及其内在联系等。可见,资源的本质特征也是有用性及其可以利用的使用权利。
四、结论
综上所述,资产本质是企业为实现预期的经济利益而现在拥有使用权的资源。简称:凡是企业拥有使用权的资源都是企业的资产,包括表内资产和表外资产。其中,表内资产是指企业预期内想拥有其所有权的资产(需要指出的是,负债形成的资产,其资产的所有权是属于企业的,只是企业需要用另外的资产来偿还罢了);表外资产是指企业预期不想拥有其所有权的资产,例如租入的资产。
这一定义体现了以下含义:
1.资产是企业现在及未来拥有使用权的资源,是一个当前静态的概念
2.资产的终极使用权就是用来实现预期的经济利益,但是必须通过间接的使用过程。
3.资产又是一个动态的利用过程。
参考文献:
[1]谢志华.资产的本质是变现能力[J].财务与会计.2006(20):12-14
[2]奥喜平.论资产定义的不足及资产的本质[J].财会月刊.2012(11)(上旬):3-5
[3]刘造林,傅琦童.会计资产本质[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9):34-36
[4]唐国平. 资产的本质:一种创利能力[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2):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