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如未注册 请【注册
微博
我的资料我的订单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 万众会计创新论坛
第四节 会计对象是企业利溢行为系统中的的资金运动
发布日期:2022/9/22  来源:许强 作者:许强 工作单位: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量:625

第四节 会计对象是企业利溢行为系统中的的资金运动

——资金收回


资金收回是指企业资金经过资金运用后流入企业的过程,也是企业利溢流入企业的过程。包括企业增值利益的流入和资产的收回。企业增值利益的流入包括企业收入的流入和企业收益的流入两部分;企业资产的收回包括企业债权的收回、企业对外投资的收回、在途物资的收回、外埠存放物资的收回、企业出租资产的收回、企业抵押权的收回、企业承包权的收回、企业委托权的收回等。资金收回与资金筹集是不同的。资金筹集是筹集企业的资本金和负债,这是企业经营的起点,当然也是企业再经营资金筹集的继续。资金收回是指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投入到经营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后,带着增值又收回来的资金。资金收回的质量决定着企业资金再筹集的规模、方式以及资金筹集的成本和效率。企业再筹集资金的投放和运用的质量又决定着下一轮企业资金收回的数量、速度和质量。二者互相循环决定和互相循环影响。

一、企业利溢体系的构成

企业利溢体系,包括企业利润体系和非利润的收益体系两部分构成。

(一) 企业利润构成体系企业利润构成体系包括企业收入体系、企业利润性收益体系两部分构成。

企业收入体系是企业利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营业执照登记的经营范围内的经营业务和非重要的营业外偶然业务的利益流入。企业收入体系的本质特征是必须核算其规模的大小,是以总额的形态呈现的;除了期末结转外,其帐户平时只记增加,不记减少,相关的减少必须另外单设帐户进行核算。 

企业利润性收益体系是企业营业执照登记范围以外的重要的偶然性业务的利益流入。企业利润性收益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不需要核算其规模大小,是以净额的形态呈现的;其帐户平时既可以记增加,又可以记减少。

1,企业利润体系的增加项

企业利润体系的增加项,包括企业两大收入、四大利润性收益构成的。即:

企业利润总额=两大收入+四大利润性收益

=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其他收益

2,收入的定义及其构成

涉及收入的概念,现实生活中,通常有营收、对价、收益和收入等概念。我国会计理论界莫衷一是,混乱不堪,但经常用到的是收入和收益这两个概念,并且,关于收益的定义会计准则未曾有过阐述,只有关于收入概念的定义。

《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三十条讲:“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这个定义内容丰富,涉及重大的会计理论问题。

(1)说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里的“总流入”指的是以总额的方式反映企业营业执照上的营业范围内的各项日常业务的收入规模,除了期末结转外,该类账户只记增加不及减少,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另设账户进行登记。 

(2)说“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里的关键是“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的区分问题。这一点前面已经讲述了。其实,收入只包括企业的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不包括企业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以外的重要的单项业务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的日常活动和企业的不需要单项核算的营业外的非日常活动获得的经济利益叫收入,否则叫收益。即,企业的非日常活动中取得的需要单项核算的营业外的经济业务获得的经济利益,不叫“收入”,而叫“收益”!收益要么直接就是单项利润,要么直接就是所有者权益,甚至是可视同负债管理的递延收益。收益是收支直接相抵,以净额呈现的单项权益。该类账户既记增加,又记减少,收支相抵后的余额,即收益。 

(3)说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里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指的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直接关系,是针对企业的资本公积而言的。这是企业投入资本保全准则所决定的。 

综上所述,收入是指以总额反映规模大小的,不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盈余在内的,能够使企业利润增加,并最终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包括营业收入和营业外收入两项。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不是企业的收入。

企业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构成的营业收入以及营业外收入等。

①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让渡商品所有权而取得的收入,又称营业收入。

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提供施工、维修、宾馆服务、演唱、教学等劳动服务业务而取得的收入,又可称其他业务收入。

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出租出借资产使用权而取得的租赁收入和利息收入等,又可称其他业务收入。

②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的不需要专项核算的非日常活动取得的收入。 

3.收益的定义及构成

收益,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收益,是指企业收入之外的需要专项核算的单项业务的收支净额。广义的收益,是指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的收益总额,包括各种收入和各种收益,例如:综合收益、全面收益等。

现行会计准则常用的单项业务收益的概念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等四项利润性收益,以及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和资本公积三项非利润性收益。除此之外,有综合收益和全面收益等概念。

4.收入及收益的确认标准

收入及收益确认的客观标准 ,就是客户的对价。对价是西方会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即客户对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而给予的购买价格。对价是具有现实性的市场接受的价格标准,是确定企业收入及收益的经过市场检验的客观标准。对价是劳动价值的效用价值化,也是客户喜好价值化。对价体现了市场客户效用及喜好为第一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企业生产经营观念。

会计准则规定的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标准:一是,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二是,收取商品价款的权利和金额已经可靠地取得和确定。

会计准则规定的服务收入的确认标准:一是,服务已经提供;二是服务价款已经确认。

5.企业利润体系减少项

企业利润减少项,包括营业成本、四项费用、税金及附加、损失及营业外支出五项。

企业利溢体系,即企业全面收益体系,包括利润体系及非利润收益体系两部分组成。但是,现行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全面收益,即综合收益,只包括企业的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组成,是不合理的。缺少资本公积、递延收益等非利润性收益的综合收益是不全面的。

(二) 企业利溢体系的最终结果构成

企业利溢构成体系,又称企业全面收益体系。由于利润是一个阶段性和过渡性的概念,企业利益的最终的结果是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值,因此企业利溢体系的最终结果构成又称企业净利溢体系,是由企业净利润及非利润性收益构成的。

企业净利溢总额=净利润+非利润性收益

=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资本公积

企业利润是指,由企业收入及利润性收益,扣除企业的营业成本、期间费用、税金及附加和营业外支出,以及直接抵减各项收益的损失后,所形成的企业财务成果。企业的利润,一方面以企业的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形式存在的;另一方面又是以企业的留存收益的形式存在的,同时又以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形式存在的。非利润性收益直接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准所有者权益,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和资本公积三项收益。其中递延收益,是政府补助中暂时视同负债管理的不需要偿还的准所有者权益。递延收益是企业拥有的一种具有长期性的,但是有终止日的权。它与企业正常的所有者权益有所不同。从长期来说,递延收益都将弥补折旧费,没有剩余,他只一种暂时的却又长期的存在的利益和权益。

在企业净利溢体系中,其核心是企业的净利润与非利润性收益组成的企业全面利溢,或者称之为企业全面收益、企业综合收益总额。

二、利润

利润,是企业利溢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利润不是企业利溢的全部,也不是企业经济效益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非利润性收益。

(一)利润的本质

利润,是指一定会计期间企业受托管理者经营企业取得的财务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后的净额,以及直接计入受托管理者业绩中的各种收益及损失的净额。利润的本质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受托管理者的经营业绩,并且是企业可以按照《公司法》投资分红的经营成果。可否分红?是企业利润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特征之一。

企业的非利润性收益,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资本公积,尽管也是企业取得的经济效益,但是不能按《公司法》投资分利。

利润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一项主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作出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如果企业的收入大于营业成本、费用、损失和营业外支出,产生剩余,则表示实现利润;反之,则表示发生的亏损。

利润是企业利益流中的阶段性和过渡性的概念,不是企业利益的终极概念。利润通过净利润,而后以留存收益的形态,构成了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二)利润的构成

按不同标志分类,利润的构成是不同的。

1.利润按其经营范围来分:包括企业日常利润和非日常利润两部分组成。

日常利润,是指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营业执照上的营业范围内的日常活动的业绩,是影响企业利润的主要因素。

非日常利润,是指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企业营业执照上的营业范围以外的各种收益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包括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其他收益等四项利润性收益,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

2.利润按其经济内容的不同来分:可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及留存利润四个层次。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日常活动取得的,及非日常活动中重要业务取得的财务成果。营业利润等于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后的余额,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四项利润性收益的净额。

利润总额,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营业利润与营业外收支净额之和。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

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是企业利润表的主要组成内容。

留存利润,又称留存收益,是指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的尚未分配的利润和已经分配但是留归企业长期发展使用的盈余公积金。留存利润不在企业的利润表中体现。

三、非利润性收益

非利润性收益,是指企业利溢体系中,除了利润之外的,不构成企业利润的各种收

益,是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或者准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包括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和资本公积三部分组成。企业因种种原因,不能按《公司法》对非利润性收益进行按股分配。

四、收溢会计恒等等式

(一)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恒等关系式

收入-费用=利润

传统会计学将上述恒等式称为第二会计恒等式,过于抬高了收入、费用、利润在会计学中的理论地位,是受传统以利润为核心的经济效益思想的影响所致。利润已经不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核心了,必须树立以利溢,即全面收益、或称综合收益,为核心的全面的经济效益观念,但应该把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和资本公积三项非利润性收益全部涵盖其中,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内容,全面地核算和监督以及考评企业的经济效益。现行会计准则只规定涵盖其他综合收益是不够的。

(二)各恒等式的内在逻辑 

资金运用总额=资金支出总额=资产期末余额-利润+费用

期末资金来源=期末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利润

=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收入-费用

资金来源=资金运用

因此,如果不考虑非利润性收益,则,

资产期末余额-利润+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收入-费用

资产期末余额+费用-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收入+费用

因此:

资产期末余额+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

即:资产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费用

即:资产期末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五、企业利溢表

企业利溢表,是全面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经济效益状况的报表,又称企业综合收益表、全面收益表等。由于其主体内容是企业的利润,且长期以来我国会计实践工作中,大家习惯称之为利润表,因此,企业利溢表,又称利润表。

企业利溢表( 利 溢 表 ) 会企02表

编制单位:大成公司 2012年度 单位:元

项 目 本期金额 上期金额

一、营业收入 2500000 

减:营业成本 1500000 

税金及附加 4000 

销售费用 40000 

管理费用 316000 

研发费用 

财务费用 83000 

其中:利息费用 

利息收入 

加: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损失以“-”号填列) 

资产处置损益(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收益(损失以“一”号填列) 63000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其他收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一”号填列) 620000 

加:营业外收入 100000 

减:营业外支出 99400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一”号填列) 620600 

减:所得税费用 204798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415802 

(一)持续经营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二)终止经营净利润(净亏损以“一”号填列) 

五: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 

(一)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1.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变动表 

2.权益法下不能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 

(二)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1.权益法下可转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损益 

4.现金流量套期损益的有效部分 

5.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六、递延收益 …… 

七、资本公积 

八、综合收益总额 

九、每股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二)稀释每股收益 

   需要指出的是,现行会计准则不主张将递延收益与资本公积列入企业的利润表中。这导致企业的利润表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辩证关系

1.日常活动与非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哪些是其他业务收入?哪些是营业外收入?哪些是其他收益?

3.收入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4.收入与资本溢价之间的关系。都是企业收到的钱,哪些是企业的收入?哪些是企业的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为什么不是企业的利润?资本收益为何不是企业的收入?为何不形成企业的利润?

5.利润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因此必须适度。适度利润是企业应遵循的原则。

6.哪些是经营利润?哪些是营业外收支净额?哪些是利润性收益?

7.有利润必然增加资产,因此虚增利润就必须虚增资产,必然大力费用资本化。若相反,则必然大力资本费用化。

8.收入的确认具有主观性,因此加大收入,往往是通过加大应收账款来实现的。

9.费用具有隐蔽性。费用的形成往往是通过加大应付账款而形成的;也可能是通过加大应收账款而减少的。

10.负债可能是隐藏的利润,尤其是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

11.资金筹集与资金收回之间的辩证关系,及资本金、负债、与收入、收益、利润、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递延收益等之间的关系。

12.递延收益的零利润逻辑。

          七、企业债权的收回

企业债权就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项。加快企业债权的收回力度,对加速企业资金循环周转,实现企业利溢的保值增值目标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企业债权的回收力度,能促进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加快。

(二)加快企业债权的回收力度,能促进企业收入及收益的全面实现,减少企业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税金的资金垫付和占用。

(三)加快企业债权的回收力度,能减少企业坏账损失的可能性。

          八、企业外在权利的收回

企业外在的权力,是指企业委托或者授权他人管控企业资产的权力,例如租赁权、抵押权、承包权、委托权、出借权、投资权等等,长期在企业体外存在,有的能产生效益,有的不仅不能产生效益,反而产生负面效益。只要合同到期,要连同钱款、货物、人力、技术、品牌等有形和无形资产全部收回。对于合同不到期的外在权利,审视其效率高低,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该收回的都要积极收回。例如,企业对外投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赚取更多的经济利益,二是即使不能赚取更多的利益,也要让被投资企业配合本企业的发展。如果投资目的已经达到,或者根本达不到目的,或者合同已经到期等,企业应决定该项对外投资是否应该转让收回。如果应该收回的要尽快采取合法的方式收回,以免造成损失。


发表评论

 
QQ在线咨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0531-88925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