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如未注册 请【注册
微博
我的资料我的订单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会计审计创新论坛 > 万众会计创新论坛
中国会计准则关于费用的认知是彻底错误的
发布日期:2022/9/8  来源:许强 作者:许强 工作单位:山东泰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浏览量:924

中国会计准则关于费用的认知是彻底错误的

          企业资金支出形成费用,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资金支出。费用是具体对象的费用,笼统的费用往往是没有意义的。与成本一样,长期以来人们并没有总结出一个科学的费用的定义。资产、成本与费用经常被混用,难以区分清楚。即使是同一本会计学教科书也前后说法不一,自相矛盾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现行费用定义中的问题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第七章第三十三条讲:“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里存在以下问题:

         1.认为费用的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这是不够缜密的。费用的发生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资产减少形成费用的增加;另一种是由负债增加形成费用的增加。这两种情况形成的费用,都不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怎么能说费用的发生,“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呢?例如:由银行存款支付管理人员工资;由应付账款形成的房屋租赁费等。这两个例子都证明了费用的发生,不会直接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其实,决定所有者权益是否减少的因素是利润(亏损),而不是费用本身。只有在亏损的情况下,费用的发生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如果有利润,费用的发生不仅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反而会因费用的发生,即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而使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至于直接减少企业所有者权益各构成项目的损失和支出,按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它不属于企业的收益性支出,是不能进入利润表的损失、支出等,不能定性为费用。

         2.说“费用是指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这里的总流出总括的范围有多大?能包括除“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减少的损失和支出吗?例如由资本公积承担的各种损失、支出、股票发行费用等,显然不能;能包括偿还银行借款、支付债务等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吗?显然不能;能包括减资退股而发生的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吗?显然不能!既然这么多的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事项不属于费用,那会计准则的上述定义岂能不是错误的?并且,营业外支出、营业成本,还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处置损益、投资收益、其他收益中的损失等,是不是费用?若是费用,为何不直接称之为费用呢?可见,说费用“是指企业。。。。。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是不准确的。

          3.《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14修订)》第四章第三十条讲:“费用应当按照功能分类,分为从事经营业务发生的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按照该准则第三十一条列示及《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8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8]15号)》的规定,项目费用应该总括以下十一项目:(1)营业成本;(2)税金及附加;(3)销售费用;(4)管理费用;(5)研发费用;(6)财务费用;(7)投资损失;(8)公允价值变动损失;(9)资产减值损失;(10)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营业外支出);(11)所得税费用

显然,这里包括了很多非日常活动发生的利益流出项目。例如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等。日常活动是指经常性的活动。按照该定义的说法,不是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即偶发性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就不是费用,而这里都包括在内了。岂不自相矛盾?

         总之,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资本性支出,即广义费用中形成资产的费用从来不会减少所有者权益!

          2,利润性费用,是否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这取决于费用发生的行为是否产生利润。只要形成利润,费用绝对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非利润性费用都直接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例如股票发行费用、折价损失、长期资产的贬值损失等,都不是当前中国会计准则中的费用!

           4,除了利润分配以外,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还有三种情况:一是亏损,二是减资退股,三是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权益帐户因贬值、支付股票发行费用、折价损失、弥补亏损等而直接减少。这三种情况都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但只有第一种情况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费用定义,其他两种情况都不符合现行会计准则所说的费用的定义。

         5,依据资产=权益的恒等式,只要用资产偿还债务,企业经济利益必然流出去,必然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是偿还债务并不形成企业的费用。          

          二、正确的定义

         很显然,费用,就是企业为了实现不同的利益目的而付出的资金代价。至于费用是否都能进入利润表的问题,显然不都能进入利润表。必须根据企业投入资本保全准则、企业利溢配置准则、企业主体假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假定等会计原则,进行区别对待,将费用区分为能进利润表的费用和不能进利润表的费用,即利润性费用和非利润性费用两种不同的费用。

          三、费用的分类

(一)按费用的用途分:

          1,资产性费用,即资本性支出,即资产,就是尚未丧失其所有权及预期所有权的资金运用、资金支出、资金占用。

          2,利润性费用,与上述利润性收益相对应,是指用来抵减利润性收益,计算形成利润的费用,就是指以上十一项费用,即由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十一项构成的费用。显然利润性费用包括了营业成本、四项费用、利润性收益中的损失、营业外支出和税费等五项费用。这五项费用又称期间利润费用。

         3,非利润性费用,与上述非利润性收益相对应,是指用来抵减非利润性收益,计算形成非利润性净收益的费用,例如股票折价发行费用、长期资产公允价值损失等。

         4,狭义的费用,仅仅是指企业一定期间形成的抵减利润性收益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等四项费用。

(二)按费用形成的渠道分:

         1,一部分费用是由企业已经丧失其功效不能再使用,从而导致其所有权或预期所有权丧失的资产减少形成的。即,借:费用,贷:资产。

          2、另一部分费用是由负债的增加而形成的。即,借:费用,贷:负债。这种费用的增加所形成的负债需要由企业的资产来偿还。最终偿还债务的时候,也必将导致企业资产的减少,即丧失其所有权或预期所有权,不能继续发挥功效的资产的增加。


发表评论

 
QQ在线咨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0531-88925250